首页>动态>行业动态

道路交通标志设计需遵循15项人因理论的哪些要点?

时间:2025-10-09 编辑:行业动态 浏览:406

人因理论是道路交通控制设备(标志、标线和信号控制)设计的重要依据,其中标志涉及的人因理论最多、内涵最复杂,其设计需要遵循以下人因理论:

1)注意力分配理论:驾驶人信息处理能力有限,要求标志能有效吸引注意;

2)认知与识别理论:信息传输遵循 “可视(Legibility)→可知(Recognition)→可行(Interpretation)” 顺序,不可混淆;

3)驾驶负荷理论:以驾驶负荷度(Driver Work Load,DWL)衡量驾驶人在驾驶任务中承受的工作强度,其中DWL又包括驾驶人信息负荷(Driver Information Load,DIL)和车辆控制负荷(Vehicle Control Load,VCL)。DWL 属于定性概念,难以量化,而从安全角度仍需避免驾驶人信息过载(Driver Information Overload,DIO);

4)感知反应时间理论:感知反应时间(Perception-Reaction Time,PRT)遵循 “视→知→行”顺序;

5)情感理论(Affect Theory):考虑标志内容对驾驶人情感的影响,避免引发不必要的情绪起伏、焦虑或担忧;

6)认知负荷理论(Cognitive Load Theory):驾驶人在驾驶过程中处理信息的认知资源极为有限,因此交通标志的文字、图符都应一目了然,避免突然增加驾驶人的认知负荷;

7)适应理论(Accommodation Theory):标志是无声的信息传递工具,应保障信息及时传递,保证驾驶人长期适应标志传递的信息;

8)易读性理论(Legibility Theory):设计应确保在合理距离、车辆合理运行速度条件下,驾驶人能及时正确读取标志的文字或图符;

9)色彩心理学理论:“个人的认知”与“现实世界”存在差异,应通过应用合理的色彩减少这种差异,保障标志信息传递的准确性;

10)视觉扫描理论:道路信息的传输近90%依赖视觉,视觉扫描能力弱意味着潜在的安全隐患,因此道路交通标志布设时需审慎考虑驾驶人的视觉扫描能力;

11)语言与文化差异理论:针对多民族混居、语言文字及文化背景存在明显差异的地区,设计时应考虑不同文化与语言背景的驾驶人,采用多语言标志,确保标志的信息内涵能被各类群体理解。同时,也要严格遵守标志设计应遵循的人因理论,不可因语言差异忽视设计规范;

12)人机交互理论(Human-Machine Interaction Theory): 驾驶人与道路交通标志需有效互动,确保驾驶人理解标志,并以此为据操控车辆。“人机界面顺畅”是指驾驶人控车时,车辆机械性能符合预期。需避免:一是驾驶人操控车辆,车辆机械性能达不到预期;二是标志设计缺失,导致驾驶人未按安全要求操控车辆,而不是车辆机械性能达不到安全要求;

13)情境感知理论(Context-Awareness Theory):设计应考虑驾驶人的情境感知,确保标志传输的信息在特定情境下发挥正面引导的作用;

14)记忆与回忆理论(Theory of Memory and Recall):人类记忆分短时记忆和长期记忆,设计时,限速、道路复杂线形等需连续提醒的内容,需间隔合适距离重复设置,避免驾驶人短时记忆产生的遗忘,重新唤起短时记忆;

15)人为差错与误判理论:交通标志设计的内容只应有绝对单一的定义,避免让驾驶人产生疑惑(Dilemma)现象。


上一篇:人行横道标线有哪些样式?

下一篇:没有了!

Hot news 热门动态